在医药行业,压缩空气常作为动力源或直接接触药品的工艺介质,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品安全性。空气压缩机的GMP认证需满足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及国际标准(如ISO8573),涵盖气源质量、设备设计、运行管理全流程,确保压缩空气符合药用级洁净要求。
一、GMP对压缩空气的核心要求
(一)气源质量标准
直接接触药品的压缩空气需达到ISO8573-1Class1级:
固体颗粒:粒径≤0.1μm,浓度≤0.1个/m³;
水含量:露点≤-70℃(压力露点),避免微生物滋生;
油含量:≤0.001mg/m³(需采用无油空压机或多级过滤系统)。
间接接触(如动力驱动)至少达到Class2级,油含量≤0.01mg/m³。
(二)风险防控要求
需通过风险评估(如FMEA)识别潜在污染点:如空压机吸气口靠近污染源(粉尘、油气)会导致进气质量下降,需设置至少3级预处理过滤(精度分别为5μm、1μm、0.01μm)。
二、设备与系统设计标准
(一)空压机选型
优先选用无油螺杆空压机(避免润滑油污染),若采用喷油机型,需配备高效油气分离器(分离效率≥99.999%)+活性炭过滤器;
材质要求:与压缩空气接触的部件(气缸、管道)需用316L不锈钢(耐腐蚀),内壁电解抛光(Ra≤0.8μm),避免微生物吸附。
(二)净化系统配置
强制流程:空压机→前置过滤器→冷冻干燥机(露点降至3℃)→精密过滤器(0.01μm)→无菌过滤器(0.22μm,用于直接接触场景);
关键参数:干燥机出口压力露点波动≤±2℃,过滤器压差需实时监控(超标自动报警)。
三、运行管理规范
(一)操作文件
需制定SOP(标准操作规程),包括:
开机前检查(过滤器压差、露点仪读数);
运行中监控(每小时记录压力、温度、微生物指标);
停机后维护(排水、滤芯更换)。
(二)维护要求
滤芯更换周期:前置过滤器3个月,精密过滤器6个月,无菌过滤器每批次生产后更换;
管道消毒:每月用纯蒸汽(121℃,30分钟)或臭氧(浓度50ppm,2小时)灭菌,记录消毒时间、温度、浓度。
四、验证与审计流程
(一)四阶段验证
DQ(设计确认):确认设备参数符合GMP设计标准(如无油机型、过滤精度);
IQ(安装确认):校验管道坡度(≥0.5%)、密封完整性(泄漏率<0.1%/h);
OQ(运行确认):测试负载波动下的气源稳定性(压力波动≤±0.02MPa);
PQ(性能确认):连续3批生产中监测微生物(≤1CFU/m³)、颗粒数,符合标准方可通过。
(二)日常监测
每月委托第三方检测:油分(气相色谱法)、微生物(平板计数法)、颗粒度(激光计数器),检测报告需存档5年以上。
五、常见不合规项及整改
滤芯超期使用:导致油含量超标(如检测值0.005mg/m³),需立即更换并缩短更换周期;
管道死角:直角弯头过多(形成≥3D的盲管),需更换为45°弯头并增加排污点;
记录不全:缺少维护台账,需建立电子追溯系统(关联设备ID与操作记录)。